各部門、各系部:
為推動我院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充分融合和有效應用,經研究決定舉辦我院2020年教學能力比賽。
一、組織領導
大賽由教務處牽頭組織,信息中心協助舉辦。為确保比賽順利進行,學院成立教學能力比賽領導組和相關工作組。領導組成員如下:
1.領導組
組 長:秦華偉
副組長:蘇小林
成員:羅貴隆 于豔華 陳立平 陳炯 曹琳靜 李彥崗 郭榮生 王霞 關瑞 郝志剛 蔣晉紅 李軒青 任春茹 楊俊萍 王文斌 張武奎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務處,負責制定教學能力比賽實施方案,負責整體工作的部署、安排和實施。
2.系部初賽工作組
組長:各系部主任
成員:系部有關人員
工作職責:根據學院相關文件精神,制定初賽實施方案和評價标準;組織成立初賽評審專家組和保障組;認真組織教師開展系級培訓,組織教師準備作品參加比賽;組織和完成系部初賽,公平公正地選拔推薦優秀作品參加學院決賽。
特别說明:各系部必須組織系部初賽,不得直接推薦作品參加學院決賽。
3.學院決賽工作組
組長:羅貴隆 蔣鳴
成員:于豔華 馮哲
工作人員:劉薇薇 艾麗芳
工作職責:制定比賽的實施方案,制定院級比賽辦法及操作規程;完成資料收集整理、比賽分組、比賽資料制作等各項準備工作;組織聯系評委按評分指标評審打分,結果彙總統計等。
4.專家評審組
工作職責:認真學習了解我院教學能力比賽實施方案,研讀比賽評分指标,廉潔自律,遵守大賽評審規則,按照評分指标客觀、公正、公平地履行評審職責。
5.信息技術保障組
組長:楊建軍
成員: 劉傑
保障比賽期間網絡通暢,設備正常運行。
6.紀檢監督組
邀請紀檢工會相關人員對比賽過程、評審打分、結果彙總、省賽推薦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督,确保整個比賽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二、比賽要求及分組
(一)比賽要求
重點考察教學團隊(2~4人)針對某門課程中部分教學内容完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評價目标達成、進行反思改進的能力。
教學團隊應落實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标準,對接職業标準(規範),關注有關産業發展新業态新模式,對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依據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性課程标準,選取參賽教學内容,進行學情分析,确定教學目标,優化教學過程,合理運用技術、方法和資源等組織課堂教學,進行教學考核與評價,做出教學反思與診改。教學實施應注重實效性,突出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實現師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動,關注教與學全過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據反映出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實訓教學内容應基于真實工作任務、項目及工作流程、過程等,注重利用虛拟仿真實訓資源解決技術技能培養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注重通過教師規範操作與有效示範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
教學團隊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要加強勞動教育,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學習支持環境、服務供給模式,實現因材施教,為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撐。
(二)比賽分組
1.高職公共基礎課程組:參賽作品應為公共基礎課程中不少于12學時連續、完整的教學内容;
2.高職專業課程一組:參賽作品應為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核心課程中不少于16學時連續、完整的教學内容;
3.高職專業課程二組:參賽作品應為專業核心課程中不少于16學時連續、完整的教學内容,其中必須包含不少于6學時的實訓教學内容。職業學校專業(類)頂崗實習标準中的實習項目工作任務也可參賽。
三、參賽作品及資料
教學團隊選取某門課程在一個學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學任務作為參賽作品,完成教學設計,組織實施課堂教學。教學内容應符合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标準中的有關要求,并對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涉及1+X證書制度試點的專業,還應對接有關職業技能等級标準。教材選用應符合教育部有關規定。鼓勵提交1+X證書制度試點和高職擴招有關專業的參賽作品。
參賽作品材料包括參賽作品實際使用的教案、2~5段課堂實錄視頻、教學實施報告,另附參賽作品所依據的實際使用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标準。參賽作品應為原創,引用應注明出處。
說明:學院比賽參賽教師團隊自行錄制教學視頻,評委将根據教學視頻、教案、教學實施報告等教學資料進行評審。如果作品被選拔參加省賽,學院統一安排視頻錄制。
四、參賽辦法
1.比賽采取系部初賽推薦,學院決賽的方式進行。參賽對象為2019-2020學年任課教師,每個教學團隊由實際承擔參賽課程或相關課程教學(含實習指導)、教研任務的教師組成,不直接實施課堂教學的團隊成員不超過1人。除公共基礎課程組外,每個教學團隊可吸收1名學校聘用的企業兼職教師作為團隊成員參賽。
2.要求各專業系推薦專業一組作品2件以上,專業二組作品至少1件;各部推薦公共基礎課程組作品4件以上,為使更多的教師參與比賽,每位教師隻能參加一個團隊。系部組織教師積極準備、認真選拔,在2020年3月10日前以系部為單位将紙質推薦作品彙總表、參賽報名表交教務處,并将教學視頻、教案、教學實施報告、課程标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等上傳至我院評審系統。
3.根據報名情況分為若幹評審組。各評審組均采取先網絡初評後現場決賽的方式進行。現場決賽時,按抽簽順序在參賽作品範圍内随機抽定1學時的教學内容,在備賽場所限時完成準備,然後進行現場講解和模拟實際教學,并回答評委提問。根據參賽作品材料評審、教學團隊現場展示和答辯情況,确定比賽成績。
五、獎項設置
比賽按項目各設一等獎10%,二等獎20%,三等獎30%。學院将從獲獎教師中擇優推薦參加相關省級和國家級比賽。
附件:
1.參賽作品材料
2.評分指标
3.參賽報名表
4.系部推薦彙總表
华体会体育app
2019年12月31日
附件1:參賽作品材料
一、參賽作品文檔
所有文檔材料均要求規範、簡明、完整、樸實,以PDF格式提交,每個文件大小不超過100M。
(一)參賽教案
教學團隊根據提交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标準,選取該課程在一個學期中符合規定的教學任務作為參賽作品,撰寫實際使用的教案。教案應包括授課信息、任務目标、學情分析、活動安排、課後反思等教學基本要素,設計合理、重點突出、規範完整、詳略得當。每個參賽作品的全部教案合并為一個文件提交。
(二)教學實施報告
教學團隊在完成教學設計和實施之後,撰寫1份教學實施報告。報告應梳理總結參賽作品的整體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施成效、反思與改進等方面情況,突出重點和特色,可用圖、表等對實施過程和成效加以佐證,字數不超過3000字。
(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教學團隊提交學校實際使用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參賽内容為公共基礎課程的,隻需提交實際開設該課程的其中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四)課程标準
教學團隊提交參賽作品實際使用的課程标準。課程标準應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标準體系中的相關标準要求,參考職業教育國家或省級規劃教材,科學、規範制定,說明課程要求、時間進度、實施保障等。多個授課班級隻需提交其中一份課程标準。
二、參賽作品視頻
教學團隊成員按照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含實訓、實習),錄制2~5段課堂實錄視頻,原則上每位團隊成員不少于1段,不直接實施課堂教學的團隊成員可不作要求。課堂實錄視頻每段最短8分鐘左右、最長20分鐘左右,總時長控制在40~45分鐘;每段視頻可自行選擇教學場景,應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現參賽作品中内容相對獨立完整、課程屬性特質鮮明、反映團隊成員教學風格的教學活動實況。高職專業課程二組參賽作品的視頻中須包含不少于2段反映團隊成員關鍵技術技能教學操作與示範的教學實況。
附件2:評分指标
一、 公共基礎課程組
評價
指标 |
分值 |
評價要素 |
目
标
與
學
情 |
20 |
1.适應新時代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發布的公共基礎教學大綱(課程标準)有關要求,緊扣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安排,強調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素養和職業精神。
2.教學目标表述明确、相互關聯,重點突出、可評可測。
3.客觀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學習特點等,詳實反映學生整體與個體情況數據,準确預判教學難點及其掌握可能。 |
内
容
與
策
略 |
20 |
1.聯系時代發展和社會生活,融通專業課程和職業能力,弘揚勞動精神,培育創新意識;思政課程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其他課程注重落實課程思政要求。
2.教學内容有效支撐教學目标的實現,選擇科學嚴謹、容量适度,安排合理、銜接有序、結構清晰。
3.教材選用符合規定,配套提供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教案完整、規範、簡明、真實。
4.教學過程系統優化,流程環節構思得當,技術應用預想合理,方法手段設計恰當,評價考核考慮周全。 |
實
施
與
成
效 |
30 |
1.體現先進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符合課堂教學實際。
2.按照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關注重點、難點的解決,能夠針對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突出學生中心,實行因材施教。
3.教學環境滿足需求,教學活動開展有序,教學互動廣泛深入,教學氣氛生動活潑。
4.關注教與學全過程信息采集,針對目标要求開展考核與評價。
5.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信息化教學設施設備提高教學與管理成效。 |
教
學
素
養 |
15 |
1.充分展現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學技能和信息素養,發揮教學團隊協作優勢。
2.教師課堂教學态度認真、嚴謹規範、表述清晰、親和力強。
3.教學實施報告客觀記載、真實反映、深刻反思教與學的成效與不足,提出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的改進設想。
4.決賽現場展示與答辯聚焦主題、科學準确、思路清晰、邏輯嚴謹、研究深入、手段得當、簡潔明了、表達流暢。 |
特
色
創
新 |
15 |
1.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确的思維方法、培育正确的勞動觀念。
2.能夠創新教學模式,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
3.能夠與時俱進地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較大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
二、 專業(技能)課程組
評價
指标 |
分值 |
評價要素 |
目
标
與
學
情 |
20 |
1.适應新時代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發布的專業教學标準、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标準(儀器設備裝備規範)、頂崗實習标準等有關要求,涉及1+X證書制度試點的專業,還應對接有關職業技能等級标準。緊扣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标準,強調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素養以及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
2.教學目标表述明确、相互關聯,重點突出、可評可測。
3.客觀分析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基礎、認知和實踐能力、學習特點等,詳實反映學生整體與個體情況數據,準确預判教學難點及其掌握可能。 |
内
容
與
策
略 |
20 |
1.能夠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及時反映相關領域産業升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重視加強勞動教育,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針對基于職業工作過程建設模塊化課程的需求,優化教學内容。
2.教學内容有效支撐教學目标的實現,選擇科學嚴謹、容量适度,安排合理、銜接有序、結構清晰。實訓教學内容源于真實工作任務、項目或工作流程、過程等。
3.教材選用符合規定,補充引用生産實際案例,配套提供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教案完整、規範、簡明、真實。
4.根據項目式、案例式等教學需要,教學過程系統優化,流程環節構思得當,技術應用預想合理,方法手段設計恰當,評價考核考慮周全。 |
實
施
與
成
效 |
30 |
1.體現先進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符合課堂教學實際,落實德技并修、工學結合。
2.按照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關注技術技能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能夠針對學習和實踐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突出學生中心,強調知行合一,實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生源特點,體現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
3.教學環境滿足需求,教學活動安全有序,教學互動廣泛深入,教學氣氛生動活潑。
4.關注教與學全過程的信息采集,針對目标要求開展教學與實踐的考核與評價。
5.合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拟/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以及數字資源、信息化教學設施設備改造傳統教學與實踐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
教
學
素
養 |
15 |
1.充分展現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學技能、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發揮教學團隊協作優勢。
2.課堂教學态度認真、嚴謹規範、表述清晰、親和力強。
3.實訓教學講解和操作配合恰當,規範娴熟、示範有效,符合職業崗位要求,展現良好“雙師”素養。
4.教學實施報告客觀記載、真實反映、深刻反思理論、實踐教與學的成效與不足,提出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的改進設想。
5.決賽現場展示與答辯聚焦主題、科學準确、思路清晰、邏輯嚴謹、研究深入、手段得當、簡潔明了、表達流暢。 |
特
色
創
新 |
15 |
1.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确的思維方法、培育正确的勞動觀念。
2.能夠創新教學與實訓模式,給學生深刻的學習與實踐體驗。
3.能夠與時俱進地更新專業知識、積累實踐技能、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較大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
附件3:參賽報名表
附件4:系部參賽彙總表
|